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,外蒙古一直是我们国家的领土和附属国。直到近代,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才获得了独立。新中国成立后,外蒙古与我国一直保持着和平关系。但在1947年,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与我国发生过一次战争,经过我国军队的英勇作战,最终战胜了外蒙古,之后才实现了持久的和平。今天,我们将讨论北塔山战役。
外蒙古的独立
研究古代历史可以看出,外蒙古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,一直属于中国,尤其是在元代,蒙古族在我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。虽然元朝之后,由于实力下降,蒙古分为外蒙古和内蒙古,但外蒙古仍然作为我国的藩属国存在,这种关系延续到了近代。
1911年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,但并没有得到中国的承认。孙中山指示国民党派遣徐树铮出兵外蒙古,当时沙俄正处于俄国革命时期,无法继续支持外蒙古,因此在国民党军的炮火威胁下,外蒙古不得不放弃独立。
展开剩余65%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在苏联和日本的帮助下,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。由于此时我国正经历全面战争,无暇顾及外蒙古的动向,加上外蒙古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,国民党为了获取苏联在国内战场的支持,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。
战争的开端
外蒙古获得独立后,尚不满意于现状,尤其我国正处于弱势时期,在苏联的煽动下,外蒙古辐射欲望,试图占领我国的北塔山。北塔山之所以受到外蒙古重视,是因为它是重要战略要地,若能够掌控,可大幅削弱中国对新疆的控制。因此,苏联鼓励外蒙古侵占北塔山,以便逐渐向新疆扩展。
得到了支持后,外蒙古在北塔山增派大量士兵,并有意识地越过边境线侵入我国领土。驻防新疆的宋希濂立刻向蒋介石汇报,但由于正值国共内战,蒋介石无暇顾及,决定让宋希濂自行处理。宋希濂迅速派出调查团前往核查外蒙古活动,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苏联操控的痕迹。这一发现引发了宋希濂的重视,他意识到这是有组织的侵略行为,遂立即派出一个骑兵连前往北塔山,连长名叫马希珍,抵达后立即开始构筑防御工事。
在1947年5月18日,外蒙古的两名士兵再次越过了边境,马希珍下令将他们逮捕。外蒙古随即要求中方释放被捕士兵,并撤出北塔山。面对这一无理要求,马希珍自然无法答应,外蒙古于是发动了战争。
胜利的取得
为了赢得这场战争,外蒙古派遣了5架战斗机和一个营的部队对北塔山展开猛攻。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,马希珍一边带领士兵顽强抵抗,一边向宋希濂报告战况。在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,宋希濂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北塔山,并亲自调兵前往增援。
6月7日至8日,战争爆发,开始时由于驻守北塔山的兵力较为薄弱,无法正面对抗外蒙古的强攻,因此马希珍采用了迂回战术,破坏敌人的后勤供应,同时在正面继续苦战,坚守阵地,最终等待到宋希濂的援军。看到援军到达,外蒙古意识到胜利无望,开始撤退,最终我国赢得了北塔山战役的胜利。
总结
发布于:山西省
